1. 主页 > 好文章

多肽含量测定方法大全:HPLC到质谱法的精准选择指南

你是不是刚接触多肽研究就懵圈了?实验室师兄师姐说的HPLC、质谱法、紫外吸收法到底有什么区别?为什么同样的样品用不同方法测出来的数据差这么多?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这个事儿,保证你看完就能知道哪种方法最适合你的实验需求。

??一、测多肽含量为啥这么难???
多肽这玩意儿吧,比普通小分子大又比蛋白质小,结构还特别容易变。实验室常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蛋白质浓度的方法,用在多肽上就跟开盲盒似的——你永远不知道测出来的数值是真实值还是杂质干扰。更别说那些翻译后修饰的、带糖基化的特殊多肽了,常规方法根本hold不住啊。

??二、常见测定方法大起底??

  1. ??紫外吸收法??
    这方法就跟给多肽拍X光片似的,靠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推算浓度。优点是便宜又快捷,实验室随便找个分光光度计就能做。但问题也明显得很——要是样品里有其他吸紫外线的杂质,测出来的数值能把你坑到怀疑人生。有个课题组用这个方法测海藻提取液里的抗菌肽,结果发现茶多酚干扰得亲妈都不认识。

  2. ??HPLC(高效液相色谱)??
    现在实验室标配的扛把子仪器。原理简单说就是把多肽按个头大小或亲疏水性分开,再用紫外检测器定量。前年天津大学那篇论文里提到的胸腺素α1检测,用的就是反相HPLC搭配C18色谱柱,能把结构相似的代谢产物都分得清清楚楚。不过要注意流动相的选择,乙腈和甲醇的比例调不好,峰形分分钟给你表演"劈叉"。

  3. ??质谱法??
    这可是土豪实验室的顶配装备。不仅能测含量,还能把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给你扒得明明白白。布鲁克公司的X射线衍射仪配合LC-MS联用,连42肽这种大家伙都能精准测定。不过新手要当心,质谱仪娇贵得很,样品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堵喷嘴,维修账单能让你哭晕在厕所。

  4. ??ELISA(酶联免疫吸附)??
    这个法子就像给多肽发身份证,用特异性抗体来抓目标分子。军事医学研究院去年做新冠治疗肽检测时,发现ELISA的灵敏度比常规方法高100倍。但定制抗体的时间和成本,估计会让经费紧张的小课题组望而却步。

??三、选对方法的关键四问??
问题1:样品量够不够?
要是手头只有几微升样品,赶紧抱紧质谱法大腿。豆丁网那篇对比研究里提到,HPLC至少需要1mg样品,而MALDI-TOF质谱连皮克级的量都能测。

问题2:要测纯度还是含量?
纯度检测必须上HPLC,看峰面积百分比最靠谱。人人文库那篇文章里强调,用三氯醋酸沉淀法处理样品时,必须控制好离心速度和时间,否则小分子肽跟着大蛋白一起沉淀就全白干了。

问题3:预算和时间哪个重要?
急着要数据就选快检方法。原创力文档里提到的荧光素偶联-HPLC法,30分钟出结果还不用复杂前处理,特别适合药企做快速质控。但要长期做科研的话,还是得咬牙上LC-MS联用设备。

问题4:需要结构信息吗?
涉及到翻译后修饰或突变体检测,质谱法就是唯一选择。百泰派克公司用Q-TOF质谱做多肽变异检测时,连单个氨基酸替换都能揪出来。不过数据处理得用专业软件,新手建议先找分析测试平台外包。

??四、实测案例避坑指南??
去年有个研究生用紫外法测抗菌肽,结果把培养基里的酚红当目标肽给测了,闹出大笑话。后来换成HPLC才发现实际浓度只有原先数据的1/10。还有个做糖尿病治疗肽的课题组,发现ELISA试剂盒里的二抗居然和血清白蛋白交叉反应,最后改用电化学发光法才解决问题。

现在你该明白了吧?选检测方法就跟找对象似的,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。别看质谱法高大上,要是天天测普通合成肽根本用不着;ELISA听着方便,碰上结构类似物照样抓瞎。下次开实验组会的时候,记得先把样品特性、检测需求和预算这三大要素捋清楚,保准你能选对方法少走弯路。

本文由嘻道妙招独家原创,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